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天津旅游攻略:红桥区西于庄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4-10-21 06:27:12来源:欧宝官网app客户端下载【打印】

  西于庄是天津红桥区的一个街区。从严格意义上讲,西于庄并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但西于庄存在着大量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屋建筑,它们极具历史和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潜在的旅游资源,所以,西于庄能够说是一个未开发的旅游景点。

  交通指南:地铁六号线“北竹林”站下车A出口出站,步行可达。或乘公交至“红桥北大街”站,具体公交线路参见“其他说明”。

  最佳游览季节:四季皆宜,但在酷热天气(6月下旬——8月底)或极寒天气(11月下旬——转年2月上旬)游览会大幅度降低旅游体验。

  游览需要注意的几点:一、目前很多地方处于施工状态,请注意安全。尽量走大路。二、西于庄内的很多建筑或许很快就会拆除,如果有意前往西于庄,请尽快。

  购物:红桥北大街大红桥菜市场售卖一些生活用品,但该市场主要售卖的还是食品。

  西于庄是清代诞生于大清河南岸的一座小渔村,初名“西渔庄”,后改为“西于庄”。

  西于庄最初的居民来自于周边的西沽和丁字沽地区,而后,又吸收了很多河北的难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天津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西于庄逐渐变得热闹、繁荣起来。

  建国以后,西于庄地区加大了建设力度,陆续建成了住宅平房、住宅楼房、学校、工厂、商店、医院和浴池等。在1949年到九十年代中期最近一段时间,当年的小渔村贴上了“紧跟潮流的标签”,摇身变成了极具规模的城市街区。

  九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了更好的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天津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拆迁改造工程。出现了房屋老化,街区布局无力适应城市发展等问题的西于庄原本应该迅速完成旧貌换新颜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拆迁改造的进程异常缓慢,也因此,西于庄被贴上了另一个令其尴尬的标签——棚户区。

  从行政区划角度来讲,西于庄应该叫做“西于庄街道”。西于庄街道北至光荣道、新红路,西到千里堤,南临子牙河,东以桥口南街、三兴里为界,整个街区的面积非常大。

  虽然西于庄老街区是西于庄拆迁改造过程中最为滞后的一片区域,但街区内大部分地区也已经进行了拆除,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多是断瓦残垣。

  小辛庄大街是老街区的一条主干道,非常宽阔的一条。这条街上除了民居,还建有政府部门、公司和商店。

  本人4月游览西于庄时这座建筑已被拆除。它是当年很典型的商业建筑,店名是直接刻在建筑上的。而这家商店的名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名称上的“大”字被划掉了。这是因为天津的红桥区有很多居住,划掉这个字表现了对的尊重。

  和小辛街大肉部相同,它也是一家商店。同样,它的店名也是直接刻在建筑上的。由于一些遮挡物遮住了店名,所以只能看出“副食品商店”几个字。

  目前,西于庄的这个河北省港航管理局早已迁走,但这里依旧保留了一些职能,比方说类似于退管办的职能。

  从一张西于庄改造草案图上看到,港航管理局目前所在的位置,将来会成为商业用地(可能部分会成为绿地),如果真实的情况果真如此,那么这片区域将会失去它的特点,成为这座城市最平凡的一角。

  又是一座“小辛街大肉部风格”建筑,其上刻有“新乐餐馆”四个字及相应的拼音。按照字面的意思,它曾经是一个餐馆,而且看它所处的位置和体现出来的气势(这很玄学),它应该是个很有名的餐馆。后来该餐馆改为了河北省水运工业总公司的行政处。

  这是现在小辛庄大街上唯一一个没有完全拆除的工厂,当然,它也已经是人去厂空半废墟的状态了。

  由于找不到关于这一个公司更为详细的资料,我也只能根据其他城市水产公司的情况来大概推测一下它的样子。像这样的水产公司,大多数都会有鱼塘和冷库,且它们的占地面积会很大,毕竟这些是围绕着产品最重要的设施。而既然叫“加工厂”,那么这里应该会有加工水产品的车间,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它一定要保证一定的产量,所以厂房规模不会很小。另外,涉及到“供销”,事务会比较繁杂,像办公楼这样的办公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座露天的菜市场,所有的设施都像是临时搭建起来的。4月底我到西于庄时,这个菜市场还比较热闹,中午的时候里面的人群有点摩肩接踵的意思,但是五月份我再过来,这个菜市场已经被锁上,呈停业状态。

  蔬菜公司,能够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0月到1992年10月)时,一个国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谁生产,由谁销售,甚至于每个人能买多少,都是有规定的。当时蔬菜公司的主要职能就是统筹安排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具体说来就是为生产蔬菜的生产队制定生产计划,例如种植哪些种类的蔬菜,种植多少,为销售蔬菜的销售点分配种好的蔬菜。现在我们在市场中看到的由私人去菜农手里收购蔬菜再由私人去销售的做法,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蔬菜公司就是管理蔬菜相关事务的“大哥”。

  增产大街往西止于洪湖东路,往东止于小辛庄大街,它也是西于庄后大道的一条分水岭。从名称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增产大街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增产,增产,增加产量。如果将它与人做一个类比,它就等于“张建国”、“李胜利”和“杨国庆”之类的。以下为增产大街相关联的内容简介。

  70年代,这里并没什么楼房,住宅楼群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大院,名为“增产大院”。增产大院外东西两侧分别有菜店和副食品店,店名也是和小辛庄大肉部相同,是直接在水泥上刻出字来。目前依然能够正常的看到这些商店的“断瓦残垣”。进入增产大院,迎面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夏天会放映露天电影。广场东西两侧则有很多排平房,住户非常多。从“配置”上看,这里应该是当时西于庄老街区相对“先进”的平房区。推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吧,这里改建为增产里小区,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在那个年代又是“领先”的存在。

  目前增产里的绝大部分住户已经搬空,每座大楼都近乎被拆成了空壳,但依旧有未搬迁的住户继续“守候”着。

  这所中学位于增产里对面,有两座大门,一座对着增产里的出口,一座在这座西面不远处。这个校址应该是一个老校址了,新的八十中学已经迁往光荣道。看情形,老校址这边应该还没有关闭,我看到有些学生模样的人在里面打球。

  很明显,这条街是以造纸厂的名字来命名的。而造纸厂在哪里,不详。只发现一个地点疑似是原来的造纸厂。以下为纸厂大街相关联的内容简介。

  没错,西于庄老街区除了有中学,还有小学。以前两次在西于庄我都未留意到它的存在,因为它仅存一个保安室和一个折叠式的大门,完全看不出曾是一所学校。这次我仔细看了看这所小学的遗址,发现除了墙上的一些励志标语,还是没有太多关于学校的元素。

  在纸厂大街游览完毕,可以回到增产大街,再由增产大街到达屠宰场前街。以下为屠宰场前街相关联的内容简介。

  这个屠宰场在民国时期就已存在,但目前看到的建筑,很可能是建国后在原址新建的。

  民国时期,从屠宰场到子牙河北岸边还有一些屠宰场的“配套设施”——猪栈和猪圈。猪在运到屠宰场后需要在猪栈里饲养一段时间(算是让猪“养精蓄锐”恢复身体)再进行宰杀。而屠宰场宰杀的猪会被运到大肉集散地去销售。

  至于西于庄的这个老屠宰场,后来依旧也在生产肉类加工食品,某年某月某日,改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台球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种浴池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一般家庭家中是没有沐浴条件的,小孩子尚可以用一个大盆解决,大人就毫无办法了。所以那时大人想要洗浴,要么就在单位解决,要么就来这种大众浴池。

  大众浴池的条件,无法和现在的洗浴中心相比,设施比较简陋,也没办法进行什么台球乒乓球之类的运动,但是环境还算整洁干净。这个安泰浴池,或许也能算得上是当时大众浴池中的“佼佼者”了,从以前的照片和现在残留的框架看,至少比我去过的同类浴池要好一些。这里顺便提一提以前在大众浴池中流行的一项活动——憋气漂浮。就是憋足了气趴在水上看可以坚持多久。很多人也试图通过做憋气漂浮的动作来学习游泳。

  桥口南街是西于庄街道和相邻的西沽街道的分界线之一,道路较短且并不宽阔。以下为桥口南街相关联的内容简介。

  西于庄老街区这里有“两家”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这家的名称是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门诊,而位于城防里大街上的那家则只标注着“天津市红桥中医医院”,也许能够理解成它们是同一家医院的两个区域。

  这家医院的建筑一眼看上去就可以感觉到它的古旧感,且还能发现它的设计上有很奇怪的地方——一楼朝北的窗户非常大,逼近正门的大小。

  该医院在这一区域至少有两座楼,都是红色的楼体配中式古建屋顶。四月底该医院仍在营业,大概五月份会迁走。

  一家商店,店名使用了红色的水泥字。从建筑风格上看,很明显,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组”这个字可能不好理解,实际上也不需要怎样理解,这只是一种称呼,当时的市场里还会有什么蔬菜组之类的组,各组卖不同的东西。国营劳动市场鱼组,就是国营劳动市场里卖鱼的地方。

  与国营劳动市场鱼组一个意思,这家店是以前劳动市场卖腌干水产的。它的店名被遮挡了一部分,不知道是否有“国营”二字,但是有没有也不重要,它不可能是私营的。